「他們沒有去深究,為什麼全世界沒有人去做,沒有藥廠去做。 第一是因為這個病太罕見了,另外一個是因為它不具備商業價值。 我覺得我比較固執,我認定的事,我肯定會去做。」
(Menkes綜合症患兒無法正常發育,還會出現退行性神經病變,在不斷的感染直到體內某個器官率先衰竭,最終離世)
徐偉,這位只有高中學歷的父親,從未想過會有一天,埋頭於實驗室,對著複雜的精密儀器,讀著冗長的化學程式,只為能夠成功製備出有效藥物,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罹患上Menkes的兒子灝洋。
確診:晴天霹靂
來自雲南昆明的徐偉,原本經營著一家淘寶店,與妻子育有一兒一女,一家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,但在小兒子徐灏洋出生六個月後,這一切都戛然而止了。
徐偉發現六個月大的灝洋生長發育落後於同齡人,起初,被診斷為發育遲緩,醫生建議去做基因檢測。檢測結果表明灝洋患上了Menkes綜合症(Menkes syndrome),這是雲南第一宗Menkes病例。患兒的平均壽命只有三歲。
「自從他得這個病我才知道,人原來還需要銅這個東西,他沒法從食物當中吸收銅元素,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」。
徐偉補充,「(灝洋)当时全身都是软的,很软,坐不起来,抬不了头,爬不了」
(六個月大的灝洋因患上了Menkes綜合症,無法像正常嬰兒一樣坐立,爬行。)
「记得刚开始确诊那几天,就吃不下饭,整天就想躺着,想起来就眼泪哗啦哗啦地掉,我也怕别人问我,你讲的话,又要去想一遍这件事情,你又提醒自己一遍」,徐偉妻子回憶起當時。
一位父親的堅持
初步確診後,徐偉僥倖地認為也許只是雲南當地的醫療水平太落後了,醫生才不知道治療方法而已。他決定帶著灝洋跑遍全國,去找專門治療這個病的專家。
徐偉終於在北京找到一個治療Menkes的專家,然而這位專家也愛莫能助。
「医生说这个病倒是,国外是有组氨酸铜(用於治療),但是国内没有。她没有办法去用得到,所以确实医院也没有办法。」徐偉抿了抿嘴唇,試著掩蓋眼裡的無奈。
除了看醫生以外,為了更加深入了解這個病,徐偉自己也下了不少課外功夫。
「去收集论文,看英文的也是靠翻译软件,所以很多专业名词都不懂,就一点一点查,去验证」
踏上製藥之路
「醫院沒法提供组氨酸铜,疫情之下也去不了境外買藥,找藥廠的話時間和經濟的成本都承擔不起」,救子心切的徐偉便萌生了自己製藥的想法。
「每一个做父母的,自己孩子出了问题,都会全力以赴地去救他,只是每个人选择的方法不一样」。
(因Menkes在中國並非常見疾病,徐偉需大量閱讀英文論文了解此病,行外人的他需要借助翻譯軟件才能讀懂)
可是這個大膽的想法卻並沒有迎來家裡人的贊同,甚至全家都反對他,妻子一度提出離婚,他們認為徐偉「太幼稚,太天真,全世界那麼多科學家,專家都沒辦法」。
徐偉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想法,也並沒有採納父母所提出的「趁年輕再生一個小孩」的建議,他認為「再生一個,(如果)還有缺陷,也要放棄,(那)到頭來,什麼都可以放棄」。
於是,只有高中學歷的徐偉,在查閱了大量論文後,便自己購買實驗室設備,在家搭建了一個實驗室,用於製備兒子所需的藥。
第一次成功製備之後,徐偉父親表示「他在花園裡養了幾個兔子,买了几个小兔子养在花园里面,药打进去,一两个月都没事,他才敢自己打了,没事,打他自己没事,他才打小孩」
無畏失敗
徐偉決定製藥的選擇可謂是孤注一擲,自孩子患病後,徐偉便不再經營淘寶店,平時生活也是靠著以往的積蓄,而為了製藥他幾乎賭上了所有的身家。
旁人看來他彷彿在摸黑前行,前路通向何方尚且未知,但他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。
(徐偉在家裡的簡易實驗室,由雜物間改建)
「失败,那就让他的生命赋予意义,通过这件事情,鼓励了很多学生,鼓励了很多其他的罕见病家庭,比如说为Menkes病以后的治疗的道路上累积下来的经验」。
關於未來,徐偉表示將潛心研究基因編輯工具。高中畢業的他如今在準備升學考試,冀重返校園學習分子生物學專業,力求能找到更好治療Menkes的方法,。
Comments